成人要做青少年生命的“守门人”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4-05-17 11:46:46 来源:太平健康网

  一名13岁少年疑与家人闹矛盾赌气跳楼身亡,一名18岁青年因找工作不顺自杀身亡。我市近期发生的这两起不幸事件,使人们再次关注青少年自杀这一沉重话题,为建立生命保护机制敲响警钟。

  昨天是第7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资料显示,在我国自杀是第五大死因,而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对“自杀”这一话题讳莫如深,更害怕与青少年谈论,生怕会带来反效果。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必须改变对自杀现象谈虎色变的状况,谋求建立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守护青少年生命的“守门人”机制,这是国际上一个有效的自杀预防教育,因为自杀事件往往有其预警信号,可以防范。

  无意识的“守门人”

  一名中学生因在课堂上看小说与老师发生争执,父母把她领回家后,她若无其事地过了大半天,当晚支开表姐自杀了。去年发生的这起不幸事件让刘铁榜印象深刻:“这女孩很有文采,在自杀之前一年的年底,她就在博客里写了一篇博文‘十五岁的祭奠’,抒发对人生无望孤独的感受。如果这个迹象早点被关注到,也许这件事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对于青少年来说,哪些人是“守门人”?刘铁榜说:“其实人人都是‘守门人’,尤其是家长、老师、伙伴、同学,因为他们是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人。”

  然而现状让人担忧,因为“守门人”大多比较无意识。一方面“守门人”缺乏相应的知识,对心理危机状况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各有各忙,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主要关心学习成绩,以及有没有长高、有没有早恋之类,对心理状况甚少过问;同伴们也许会注意到有个小伙伴比较消沉,甚至说出“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但一听而过不会当真,以为只是个玩笑;老师的关注则多集中在升学率之类,很少注意到个体学生的情绪状态。

  还有侥幸心理。“很多成年人认为青少年的情绪消沉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容易忽略、大意,以为悲剧不会轻易发生在我们身边。心存侥幸,让我们看不到孩子发出的信号,看不到孩子已经处于危机与抑郁之中。”刘铁榜感慨。

  深圳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突出,深圳市疾控中心去年调查18所学校共4000多名初高中学生发现,过去12个月里曾有12%的人曾考虑自杀。刘铁榜分析其主要原因时认为,这一群体面临沉重的压力,而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

  改变认识的误区

  跟孩子谈论自杀?一位家长的反应是:“这不好吧?小孩那些小烦恼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不至于会有大问题,很快就过去了,而且这种话题不能明谈,要是真的诱发了怎么办?”记者发现,不少人都持有类似态度。

  刘铁榜直言,这是一个大误区:“确实,很多人忌讳跟孩子谈自杀,觉得这是没事找事、做了反而出事。但我不赞成这些观点。”

  与想自杀的人谈论自杀会诱导自杀吗?实践明确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它会有效地减少自杀。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大学于1984年建立了一个自杀阻止系统,要求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学生参加一个为期四学期的专业测评,这项历时21年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5年共阻止2000多人自杀,自杀率几乎下降一半;2002-2005年美国芝加哥的两所高中建立了自杀干预体系,向学生开设相关课程,显著减少了自杀行为。原因在于:这些做法改变了青少年对心理治疗的拒绝态度,提高了对心理咨询的运用,而及时的干预有效地减少了自杀事件的发生。

  鉴于医院干预已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需要把防线前移,平时不要怕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当孩子在内心挣扎了许久、最后离家出走或者做出其他过激行为的时候,再说这个话题为时已晚。

  呼吁建立“守门人”机制

  自杀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但以什么方式、抓什么机会谈是重要的。刘铁榜呼吁,从我们的文化背景出发,家庭和学校可先从建立“守门人”机制做起,经过培训,人人都是青少年生命的“守门人”。

  不久前,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向心理医生求助。小伙子在欧洲名校读大学,学习强度很大,半年前结婚了,婚后发现有生理问题,年轻人很紧张,很怕失去女孩,而女孩不太懂得安慰、甚至取笑他,导致他更加内疚、问题愈加严重,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好在网络电话里向父母哭诉烦恼,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孩子放假回国,父母对他的烦恼束手无策,在朋友的多次建议下,才终于带着孩子走进医院。

  刘铁榜肯定了这位家长的举动:“这种情况之下太容易出问题了,年轻人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处理这件事,正处于极度的危机中,所幸他的父母最后意识到危险,这就是对生命的‘守门’意识。”

  “守门人”意识的核心,是提高警惕性。“因为自杀一定是有迹象的,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或者我们视而不见。”对于内心的苦恼和孤独,有的孩子不会告诉父母和老师,但会与要好的小伙伴谈论;有的孩子会问父母“如果我死了,你们怎么办”,而家长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如果及时意识到,可能发生的不幸就可以避免。

  经过训练,“守门人”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的迹象,如情绪的反常,伤心哭泣、悲哀、长时间独处、无声地流泪、书写或说出一些消极的言语文字等。获得孩子同学的电话号码,与他们建立联系,这样可以深入到孩子的世界,同时小伙伴还可做些父母不太好做的工作。

  刘铁榜提醒,家长要做到“内紧外松”,不必自己吓自己,但一定要有警惕性。“青少年自杀往往具有冲动的特点,一点小事就可能把他‘推’下生命的悬崖,也许是与老师的冲突、与恋人的口角、生一场疾病、也许只是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因此,老师、家长要有一定的处理孩子心理危机的经验,设法让孩子冷静而不要激化情绪,给孩子陪伴、支持与温情,促进孩子寻找专业帮助。

  他指出,预防青少年自杀绝不是青少年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建立“守门人”机制至关重要,而以学校为基础进行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更有其独到的方便之处。“学校有其优势,它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对学生家长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学校的干预措施可以辐射到家庭与社区,使效果得到扩大;在学校里的干预工作会让孩子受益终生。”12下一页尾页

  首页上一页12

成人要做青少年生命的“守门人”相关文章:

健康聪明的宝宝从游泳开始05-17

婚姻就像“被咬了一口的苹果”05-17

如何给宝宝肌肤做护理?05-17

儿童营养食品少吃为好05-17

母乳喂养有利女性产后身体恢复05-17

头胎人流是优生的大敌05-17

原来家常便饭也能治病养生05-17

婴儿吃米油 效果赛过人参汤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