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2005-04-11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是人们所共知的。作为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而且对实施甘孜州“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甘孜州新的支柱产业,是新世纪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
一、甘孜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甘孜州的旅游开发,是以发现和推出泸定海螺沟为标志,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开发了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公园与度假旅游、木格措观光旅游、康定跑马山民俗风情游等项目。但由于封闭意识、开放程度不够,加之观念落后和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旅游业发展是处予发展速度慢、发展层次低的状态,文化旅游产业尚未形成。
1998年以来,我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以康巴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着力使旅游资源与康巴文化相结合,将发展文化旅游业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旅游兴州的战略目标。至此,我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及其项目开发正式进入起步阶段。从编制规划入手,在州委、州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l999年编制完成了《甘孜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先后完成了我州重点旅游县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并在《甘孜州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县加快了重点旅游景区详规和县旅游发展规划步伐。日前已完成康定、泸定、丹巴、德格、得荣等多数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甘孜州康巴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泸定海螺沟、康定跑马山、榆林宫等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为我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永续利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州在新世纪之初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带动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和促进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全州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亿元,全年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GDP的13.96%,远远超过了1999年、2000年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的发展水平。
二、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甘孜州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1、甘孜州旅游资源分布广而多,风光秀丽、风景迷人的自然景观在我州各县的旅游资源中都非常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雄浑、神奇的自然风光往往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为开发我州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甘孜州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晚,许多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水乳交熔,是世界级自然与生态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即最理想的香格里拉之旅的目的地。
2、甘孜州是藏族民族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康巴文化不同于其它藏区文化,它是具有鲜明康巴地域特色的走廊文化。这种独特的走廊文化对于钟情于神秘的雪域藏文化的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而巨大的诱惑力。甘孜州是保存藏族康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最完善、最多样化的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发祥的地方,是《格萨尔王传》流传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地方。
3、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大河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州,使甘孜成为四川省海拔高度变化最大,地貌类型最多、景观最雄壮、地理气候最多样化的区城。这种人文地理环境,加上交通闭塞,信息交通封闭,使康巴文化基本上未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千百年来亘古不变、古朴纯正、天人合一的雪域风情。这种保存完好的生态文化特色,正是现代人所最推崇而向往的“精神家园”。
4、甘孜州是我国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文化兼容、共存共荣、共同发展最典型的地区,八邦寺、更庆寺、嘎拖寺、竹庆寺、塔公寺都是全藏区有名望的古刹。我国历史最悠久,收藏藏族典籍、印版最多、最全面的三大藏文化印经院之一的德格印经院也在甘孜州。
(二)政策环境优势
一是随着国家支持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州基础设施建设已加快了发展步伐,特别是随着全州各通县油路的全面建成,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将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交通基础条件;而全国、全省乃至我州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支持我州旅游景区的通信建设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是州委、州府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全州上下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已形成共识,特别是各县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性的空前高涨,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
三是四川省乃至我州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地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三)后发优势
甘孜州是康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核心地区,素有“稳藏必先安康”之说。甘孜州也是全国对外开放最晚的地区,1998年底、才批准全面对外开放。晚开放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对今后的发展存在极大的后发优势。
一是大量高品位文化旅游资源被保存下来。
二是存在尚可发掘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是可借鉴内地开发区的经验与教训。
四是我州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独具魅力,对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可凭借其神秘性的优势,吸引国外游人发展国际旅游。
五是在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地将甘孜州定位为“中国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目的地,并可建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观光、探险旅游和度假旅游目的地”。
因此,通过现存和潜在的康巴文化与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四)区位优势
甘孜州南部与旅游发展十分火爆的云南香格里拉及丽江毗连,其北部又与旅游发展十分兴旺的九寨沟和黄龙两大旅游热点衔接;其南与西昌“航天城”相连接。所有干线与公路相连,已开通的成都双流机场、西昌机场、丽江机场、中甸机场、邦达机场、九寨机场和正待建设的康定机场,将使甘孜州成为空、陆交通便捷的旅游区。同时,甘孜州又地处于祖国内地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因此,甘孜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困难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是景区道路不畅。毫无疑问,由于通县油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通往景区主干线的状况,为开发建设景区景点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景区内的交通及直达景点的必要而安全的游道不畅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旅游资源难以充分而有效的开发利用。
二是能源不足,通讯奇缺。目前,除较早开发的个别景区(如海螺沟)基本具备解决通讯条件外,其余各景区都严重的存在着无电、无通讯手段的问题,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旅游景区各项服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游客造成了诸多不便而使其游兴难尽。
三是景区内供排水设施落后,缺乏和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使得景区项目单一,普遍存在游客有地可看却无处可玩、无事可乐、无物可购、有钱难留的问题,明显的限制了我州旅游市场收益的提高,旅游经济也因此难成大气候。
(二)资金匮乏,是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的重要原因。甘孜州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属最落后的地区,属吃饭财政,靠自身财力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由于缺乏资金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投资商的要求。要大规模、高起点、高质量地成功引进外来资金开发我州旅游景区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三)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尚未形成合力。由于观念意识上存在的差距,对自己存有的品牌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整体推出知名品牌,使我州的很多品牌在全国、全省缺少知名度。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差、层次低使得旅游宣传失去高水准的载体,虽然在文化宣传上作出了一定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之各自为战,甘孜州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生动、突出。
(四)发展的软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由于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特别是外语导游人才严重缺乏。导游人才队伍建设较差,量少质弱,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就是开发较早的旅游景区,整个旅游服务体系都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有的甚至出现旅游市场秩序较差,个别导游人员、景区景点违规经营、欺客宰客,随意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未将康巴文化与旅将资源有机的结合。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虽然已认识到文化内涵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真正找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相脱节,旅游的灵魂――文化,未能有效注入旅游之中,旅游发展只是单纯的游,没有生命力。没有将游、购、娱、赏、思以及回味的东西很好地相结合,使旅游发展只停留在单一的旅游景点上,没有将文化的内涵以及一些神秘的传说附予其中,给发展文化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意识。面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寻求发展方向和对策,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的优惠政策,才能得到发展。
四、发展对策建议
有了资源条件和现实的发展机遇,还必须具有新的思维模式,构建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新的体制、新的机制、新的政策等,才能实现新的发展。
当前是我州文化旅游业发展上新台阶的有利时机,如果能抓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假日经济和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我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独具特色的康巴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突出康巴文化旅游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树立康巴文化旅游形象,创康巴文化旅游精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提升东部,加快南部、启动北部”的工作重点,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甘孜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甘孜州“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1、重视和搞好景区的总体开发规划。一个好的开发规划是景区各种开发、建设行为的总纲,是开发项目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科学制订全州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按“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甘孜州旅游总体规划》和《甘孜州康巴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详实、可行的旅游景点详规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在充分研究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州各县文化旅游业有序发展。同时,在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的制定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中盲目建设、低水平建设现状,保证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政策。甘孜委一九九九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近几年实施情况表明,我州在国家、省、州政策上研究还显得欠缺,且掌握、运用不足。今后各级应加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学习。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重点县,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掌握国家发展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按照甘孜州制定的加快旅游业发展规定,制定适应本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使文化旅游开发、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到我州开发建设,使投资者受益,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3、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有效争取国家支持。缺资金、缺项目以及项目前期工作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州向国家争取有效的资金投入。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应重视和加强文化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高起点、高质量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把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来抓。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做实,力争用一批前期工作扎实、可行、可操作的项目,去有效争取国家的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文化旅游项目的储备工作,待时机成熟便可申报争取。
4、积极探索康巴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使文化与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要使旅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必须将文化融于旅游之中。甘孜州山川秀丽,许多绮丽的自然景观潜在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应充分挖掘。同时将这些自然景观进行文化包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有景、有物、有获。在已推出康定情歌的故乡、格萨尔故里等这些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不断推新。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外宣传,增加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甘孜州来,促进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5、建立强有力的综合管理机制,学习国内外的科学管理方法。目前我州旅游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出现管理上的散乱现象,制约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严重缺乏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可借鉴国内外管理成功经验,结合我州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州的管理实施细则,实现“有效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科学的管理才能产生高的经济效益。
6、推动区域联合,建立旅游网络体系。随着甘孜州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发展,必将与毗邻的云南滇西、西藏、青海玉树等地的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建成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大经济圈,发展区域经济。要树立大区域观念,形成区域的聚集优势。抓住川、滇、藏联合创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改变各县各自为阵,盲目发展的现状,形成全州“一盘棋”的思想。与甘孜州毗邻的青海玉树、西藏昌都、云南中甸、阿坝小金、凉山木里等建立文化旅游网络体系,加强与这些民族省、州、县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出大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文化、格萨尔文化游。形成西部旅游大环线,建立大旅游市场格局,共同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大与这些地区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实行连锁游,相互配合,共谋发展。
7、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投资。各级政府应在财政上适度倾斜,相对集中现有财力,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能源、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力求国家和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特殊贷款扶持。在招商引资方面,各县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各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
8、加大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力度,提高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21世纪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竟争,国际旅游竞争力已从旅游资源优势竞争转化为全方位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州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尽快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提升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与全国乃至国际接轨,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转变观念,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观念,根以我州旅游产业发展人才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一套既与国际旅游人才模式接轨,又适应州情的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机制,做到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结合。使人力资源供给在数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能基本适应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据世界专家组织预测,二十一世纪,各种文化旅游、专题旅游、生态旅游将是旅游热点。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把握发展方向,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下,可以推想:随着甘孜州通县油路的建成、二郎山西口至康定城公路改造的全面完成,到时,我州的格萨尔文化游、康巴民俗风情游、节日庆典游、藏传佛教游、生态旅游将更加看好,也将迎来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扎舍:论民族经济――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及相关的政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7月,219~230
2、扎舍:论民族经济――开发旅游资源振兴民族经济・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7月,231~244
作者:康秀英
[关闭窗口]
细微小浪漫勾起女人性爱大情调07-05
清晨也有极致性爱并不需等晚上07-05
一个神奇的怀孕故事07-05
女人羞于开口的“性爱心事”07-05
女性高潮的关键部位:阴蒂还是阴道?07-05
刺激体内5感官体验性爱升级快感07-05
进入深度能让女人有快感的奥秘07-05
女人在嘿咻时最渴望被亲吻哪里07-05